“土代表”党永富:想的是土,摸的是土,治的是土
今年50岁出头的党永富是河南周口市西华县一名从事土壤污染治理的农民科研工作者。常年泡在麦地、棉花地里,他皮肤晒得黝黑,方正抖擞中透着一股子泥土的生气。当过乡、县、市、省人大代表,如今是全国人大代表的老党有个习惯,见到谁都讲治土,慢慢地人们就叫他“土代表”。
“一辈子想的是土,摸的是土,治的是土,也离不开土,那可不就是个‘土代表’!”走在春天的田埂上,看着葱绿的麦苗,党永富笑道。
党永富出生在农村,饥饿占据了年轻时的记忆。“那时每亩地只打60多斤粮,春荒扛不住,就盼着能吃饱饭。”上世纪80年代末,年轻的农民党永富第一次接触到化肥、化学除草剂。它们用在地里显示出惊人的效果,这让他产生疑问:会不会有啥副作用?这个疑问,改变了他的人生。此后近30年间,他跑遍大江南北,遍访高校名师,自制化学反应罐做实验……从一位普通农民逐步成为土壤污染防治研究的“土专家”“土代表”。
这些年不少耕地出现“化肥依赖症”现象,让他忧心忡忡。他回忆:“20世纪90年代初我种地那会儿,农民一袋化肥够种5亩地,那时的土地有劲儿、是健康的;现在一亩地就得一袋半化肥,化肥越用越多,地却越来越贫。”
老党向记者展示他从对照实验田里取出的两份土壤样本。其中,化肥施用过量的土壤呈现板结状态,碎了后就像粉面一样;而用生物技术改良后的健康土壤,一粒一粒的是“会呼吸”的土壤。在板结土壤里生长的小麦根扎不深,而在恢复地力的土壤里生长的小麦根须又直又长。
“化肥是肉,有机肥才是土地的粗粮和蔬菜。”在跟农民讲授技术时,他常常说,“‘大鱼大肉’吃多了,土地同样会生病。”在他看来,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土地。饮食营养均衡,土地才会健康。
这些年,老党从东北到西南,从山东、河南到内蒙古、新疆,他调研和治土的足迹遍布全国。药残降解、重金属钝化、土壤修复……党永富也成了全方位的治土人。
老党运用除草剂副作用防控技术先后在全国公益救助2100多万亩土地。在河南援疆中,他主持的化肥减量项目在新疆已经完成了3年积累,并成功实现整县推进。当地的土地依靠化肥减量科技,不仅减肥20%,农作物还显著增产提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党永富说:“国家对土壤健康越来越重视,土壤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一辈子做不完。”(记者 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