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天津强力查处“为官不为” 干部考评增加“作为”考察
(原标题:天津强力查处“为官不为” 干部考评增加“作为”考察)
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21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强调针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使能上能下成为常态。
对此,全国各地纪委监委对不作为不担当的党员干部掀起了一场问责风暴。近日,天津市委的一则通报引起了不小关注。一位一把手局级干部,因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受到免职处理。
从通报的内容来看,事件的起因源于一项申请。自2009年8月开始,天津市工商联就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请授权其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资格。但是直至2018年4月这一申请才获得批准。这项申请为何会演变成长达9年的“长跑”?负责这一申请的上级审批部门在这期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记者采访了天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有关人员。
天津市社管局审批处主任科员 李东然:天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应该主动积极地推动此事,向天津市人民政府提出有效建议和意见,并且协调其他部门,来对这个事达成一个共识。
然而根据天津市纪委监委了解到的情况,正是天津市社管局有关领导干部在对市工商联授权问题上提出的否定意见导致这一申请被长期搁置。“久拖”不下中可能存在不作为的问题,天津市纪委监委派驻民政局纪检组被要求协助配合调查工作。
天津市纪委监委派驻天津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组长 赵学程:有意外的感觉,它(社管局)是我们监管单位,我比较了解。我一般看问题看违纪点,但是从他这个事上没有明显的违反党纪哪条。
从抓党员干部日常监督到检查干部是否存在不作为不担当的表现,做好“下半篇”文章需要纪检监察干部执纪理念上更进一步。太平官不能不作为,不违纪更要有担当。经研究,天津市纪委监察委决定对时任天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张宝甫开展约谈。
强力问责促担当 社管局长被免职
当天津市纪委监委向时任天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张宝甫了解有关天津市社管局屡屡对授权市工商联一事时说“不”的原因时,此时的这位负责人还没有意识到自身在这项工作中有什么问题。
天津市监察委员会委员 韩东:让他到市纪委来一下,了解一下工商联授权社会业务主管部门的这么一个问题。尽管他到了这个地方的时候,精神略有一些紧张,但是应当说是有备而来的。他面前的这个文件是排成一排的。
这些文件,既是张宝甫向调查人员梳理展示问题发展脉络的材料,更是他作为天津市社管局局长期间长期“搁置”该授权申请的所谓政策依据。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这份2005年出台的天津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在天津当地被俗称为“90号令”。
天津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王冰:他就是机械地执行2005年市政府90号令,实际我们在查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禁止性的条款。这反映出有一些党员干部思想僵化、囿于成规,对一些新事一味地说“不”。其实这也是一种不作为、不担当的表现。
对不作为、不担当要敢于亮剑。经调查核实,天津市委开出了严厉的问责清单:天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被认定在授权市工商联业务主管单位资格等工作中,政治站位不高,思想不解放,对政策理解把握不准,甚至错误理解相关政策,工作拖沓推诿,存在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天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原局长张宝甫受到免职处理、分管副局长张雪松受到诫勉处理;时任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宋岗新被责令作出检查,并在所属党支部公开检讨。
查处“为官不为” 并非“小题大做”
由于受到免职处分的是一位在任的局级一把手,天津市社区组织管理局的案例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然而,这并不是天津市第一次向失职失责的局级党员干部问责。
早在2017年,天津市委在对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中,就严肃问责了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不作为问题,时任天津市工信委主任李朝兴被免职。而那一年天津市仅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就查处1324起,问责2082人。
天津市对于“为官不为”现象疾风厉势的整治,令社会各界尤其是天津市民拍手称快。对此,经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8年开始天津市委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三年为期对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在收获社会好评的同时,也有个别声音认为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不是贪腐,如此动辄则咎是否有点“小题大做”的嫌疑呢?
天津市监察委员会委员 韩东:这个“小题大做”我觉得是带双引号的,为什么要小题大做?不作为、不担当这个问题,它是一个政治站位问题,是一个政绩观的问题。之所以用三年行动来治理不作为、不担当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它的形成有它的历史原因,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很多的东西它表现得不是特别引人注目,但是它对这个风气的影响应该是危害很大的。
今年1至4月,天津共查处不作为不担当问题290起,问责310人。 其中给予党纪处分118人,政务处分56人,组织处理41人。
干部考评增加“作为”考察
专项治理不作为不担当问题,既要问责一批群众反映强烈、拨拨转转的“堂上木偶”,也要在日常的考评中加强对干部“作为”的考察,这是天津市委在三年治理行动中摸索出的规律。
日前,在最新一期通报中,有5名天津市管干部,因为年度考核和平时情况不合格,被界定为存在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从而受到了严肃问责。
天津市委组织部干部考评处处长 苏海鹏:结合年度考核和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对一些干部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的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给予帮助指导,使他们尽快的警醒。这次被问责的五名市管干部,我们之前组织上都对他们进行过提醒、教育,但是他们没有警醒,或者讲改进的效果不明显,所以这一次我们坚决地给予严肃的问责。
据了解,为了配合天津市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治理三年计划,天津市委在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的基础上,采取实地走访、到干部所在党支部听取意见等方式,对干部担当作为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发现不作为、不担当问题的新表现。
天津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王冰:比如说部门职能有交叉或者空白地带的,不愿做;先行先试前人没有做过的,不敢做;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不想做;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存在怕担责、怕失误、怕问责的错误思想。
天津市委重点鼓励创新,宽容失误,营造勇于担责、干事创业的氛围。在评判干部是否履职尽责中,汇总的考核数据要经得起分析推敲。
天津市委组织部干部考评处处长 苏海鹏:就是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要综合分析研判,不要简单地就是讲以票取人。对确实敢抓、敢管,敢于担当的干部,要为他们撑腰鼓劲,这样的话才会树立一个鲜明的导向。(津云新闻编辑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