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进行时】一址集中办公 加快干部队伍融合
“人员增加了,原有机构满足不了需要,能否增设?”
“不行!必须把握中央的‘三不增’原则。这点没有商量余地。”
“我们的办公用房面积能增加不少吧?”
“面积不是越大越好,增加要有依据,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要负起责任,核算准确。”
……
刚从办公用房改造现场扬起的尘土中走出来,就匆匆赶到会议室与各区负责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同志“碰头”。这是厦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孙明忠率领的市纪委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调研组近期调研辖区内6个区的一番场景。
“纪委书记走在前头、站在一线,再难,也必须完成任务!”厦门市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随着组建挂牌时间日益临近,市区两级纪委切实负起专责,全程精心筹划,抓好改革试点方案的组织实施实,聚焦办公场所选址、人员转隶等具体问题,为实现“1+1>2”的改革效果切实筑牢根基。
根据要求,市区两级新组建的监委原则上要与党委在同一办公大楼,或尽量靠近。但由于历史原因,厦门市各区普遍存在办公用房紧张的问题,成为推进改革试点工作进程中难啃的“硬骨头”。在这点上,市纪委书记孙明忠态度坚决:“‘一址集中办公’是加快融合的基础。”
厦门市区两级纪委书记“上下联动”,对改造和搬迁方案一一过目、直接把关。各部门制定具体方案,细化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到搬迁和履职两不误。
真正要迈好、走稳改革第一步,除了办公场所“硬件”,更离不开人员转隶这一“软件”。
实现“身转”更要“心转”。针对检察机关一些同志“转换角色后有些不知所措”的迷茫感,孙明忠要求各区纪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注重把握与拟转隶干部谈心谈话的“深度”,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力求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转隶干部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上午9点20分,同区检察院反渎局局长严小伟谈话,了解拟转隶干部整体情况;10点20分,同区检察院赵珺谈话,了解青年干部思想动态……”这是海沧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黄炳文一天的紧凑安排。这一天,他要同7名拟转隶干部依次谈心谈话。
据了解,在人员转隶环节中,厦门市严把入口关,全面核查人员档案,根据检察院出具的个人鉴定,横向比对干部个人有关事项,综合考虑每名干部的工作经验、专业特长、个人意愿等因素,确保发挥专长,最大限度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同时,组建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强化宣传引导,确保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
“主动‘访一访’、入户‘拉家常’,像这样面对面坐下来,敞开心扉,才有可能更全面了解拟转隶干部的个人和家庭情况、家风情况。关键是让他们放下包袱,打消顾虑。”在孙明忠看来,经过这样一轮彻底的思想“摸底”,对争取转隶干部家属的支持理解、解决双方后顾之忧极有帮助,对保证人员转隶后尽快实现“人岗适应、人尽其才”同样大有裨益。
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谈心谈话156人次,家访52次,已完成人员转隶全部工作。
而谈起干部融合工作中的创新探索,孙明忠以市区纪委主动邀请检察院拟转隶人员加入机关集体活动为例:“集体活动在促进感情融合中能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拉近双方距离。这是改革试点地区在实践中达成的共识,我在参加几次后也深有体会。”
下一步,厦门市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统筹协调,高效运作,合力攻坚,继续深化完善筹备工作,确保监委如期挂牌组建,真正做到“进一家门、成一家人、说一家话、干一家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李灵娜|厦门市纪委 张威)